
目前所在位置: 首頁


作者: 記者鄭惠仁╱台南報導 | 聯合新聞網 – 2011年11月22日 下午12:25
台南市東區曼哈頓住宅大樓庭院內有九座墳墓,十二年來兩百多戶人家見怪不怪,住戶裡有醫師、律師、教授,小孩子拿博士、考上第一志願的人不少,住戶笑說「福地福人居」,與墓地同處,風水很不錯,住得很平安。
曼哈頓大樓附近早期有許多墳墓,廿多前都市計畫變更為住宅區,但墳墓遷移出現糾紛,有十一座墳墓未遷,形成大樓圍著墳墓興建情形。
大樓剛蓋好時,許多住戶希望墳墓趕快遷移,但一拖十多年,大家發現住得很平安,對庭院的墳墓已見怪不怪。
住戶竺之威住在一樓,從臥室窗戶看出去有兩座墳墓,「他們先來,我們後到,應該尊重先到的。」竺之威說,有座墳墓是清朝時期,應該有二、三百年,這幾年沒看到有後代來掃墓。
墳墓散在庭院內,起先沒有美化及掩飾,後來建設公司做庭園造景,將部分墳墓藏在假山中,另有墳墓被樹木遮住,走進庭園,若不仔細看,不容易發現有墳墓。
「很有趣吧!」住戶陳俊堯表示,這景象應是世界奇觀,大樓裡的住戶許多是白領階級,大家都住得很快樂也很安心。每座墳墓都整理得很乾淨,若死者地下有知,也應會高興,每年中元節管理委員會舉辦法會,「子孫那捨得遷移?」
竺之威說,有來買房子的人對大樓庭院裡有墳墓很忌諱,下了訂金,發現有墳墓,取消合約不買了;也有人利用「墳墓」殺價,希望房價降低些。
最有趣的是清明節,竺之威說,大樓住戶都出門掃墓,卻有外地人到大樓內掃墓,住在大樓裡就可看到掃墓畫面。
住戶們說,這麼多年大家都習慣了,已經沒有人提遷墓的事,因為大家都住得很平安,子女考上第一志願、明星高中的人多,風水很不錯!
台南市東區曼哈頓住宅大樓庭院內有九座墳墓,十二年來兩百多戶人家見怪不怪,住戶裡有醫師、律師、教授,小孩子拿博士、考上第一志願的人不少,住戶笑說「福地福人居」,與墓地同處,風水很不錯,住得很平安。
曼哈頓大樓附近早期有許多墳墓,廿多前都市計畫變更為住宅區,但墳墓遷移出現糾紛,有十一座墳墓未遷,形成大樓圍著墳墓興建情形。
大樓剛蓋好時,許多住戶希望墳墓趕快遷移,但一拖十多年,大家發現住得很平安,對庭院的墳墓已見怪不怪。
住戶竺之威住在一樓,從臥室窗戶看出去有兩座墳墓,「他們先來,我們後到,應該尊重先到的。」竺之威說,有座墳墓是清朝時期,應該有二、三百年,這幾年沒看到有後代來掃墓。
墳墓散在庭院內,起先沒有美化及掩飾,後來建設公司做庭園造景,將部分墳墓藏在假山中,另有墳墓被樹木遮住,走進庭園,若不仔細看,不容易發現有墳墓。
「很有趣吧!」住戶陳俊堯表示,這景象應是世界奇觀,大樓裡的住戶許多是白領階級,大家都住得很快樂也很安心。每座墳墓都整理得很乾淨,若死者地下有知,也應會高興,每年中元節管理委員會舉辦法會,「子孫那捨得遷移?」
竺之威說,有來買房子的人對大樓庭院裡有墳墓很忌諱,下了訂金,發現有墳墓,取消合約不買了;也有人利用「墳墓」殺價,希望房價降低些。
最有趣的是清明節,竺之威說,大樓住戶都出門掃墓,卻有外地人到大樓內掃墓,住在大樓裡就可看到掃墓畫面。
住戶們說,這麼多年大家都習慣了,已經沒有人提遷墓的事,因為大家都住得很平安,子女考上第一志願、明星高中的人多,風水很不錯!


今年邁入第六屆的「白玉蘿蔔季」,首度以「蘿蔔運動會的概念」,鼓勵來美濃的遊客走出戶外,一起用熱情挑戰各項蘿蔔闖關活動,今天到現場的大小朋友更是不畏泥濘,下田拔蘿蔔,感受務農的辛勞。
雖然農田受到前幾天的大雨影響,還有些潮濕,但是第一次下田的大小朋友都滿心歡喜踏在農地上,體驗親手拔蘿蔔的樂趣。
遊客 李小姐:「就選蘿蔔的頭跑到土外面的,有跑出來的就可以拔了,有的用來醃漬、有的用來煮湯。」
遊客 林小姐:「白玉蘿蔔好像比較脆,口感比較好,不要削皮,主要就不要削皮,大蘿蔔就要削皮了、太硬。」
今年白玉蘿蔔季,除了邀請大家一起到戶外走走,活動現場還有美濃當季蔬果展售及白玉蘿蔔醃漬課程的教授,週休假日前往享受田園風光,下田拔蘿蔔,替農民加油打氣。

中央社 – 2011年11月20日 下午3:33
(中央社記者陳守國高雄20日電)高雄市那瑪夏區原住民經過1年多努力,已有17戶10.9公頃保留地取得有機農業認證,並與輔導認證的公司契作,生產的蔬菜由公司保價收購,增加收益,也讓原住民肯定自我。
前高雄縣政府原住民處去年委託顧問公司輔導那瑪夏推廣有機農業3年計畫,當地長老教會牧師趙文彬鼓勵下,有37戶原住民報名參加;縣市合併後由市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接續辦理。
趙文彬表示,有機農業是時代趨勢,且原鄉都在溪流上游,更需要有機農業,避免汙染河川;經過說明、宣導後,37戶農民接受有機農業課程教育及訓練,按表操課,但工作變多且繁瑣,只有22戶完成訓練。
他表示,原鄉農業本來就很少使用農藥,灌溉用水及土壤通過檢驗,今年9月有17戶10.9公頃農地通過有機農業認證,其餘5戶等備全資料後再申請認證。
顧問公司與有機農民契作,農民生產的生薑、根莖類及葉菜類蔬菜全部收購;趙文彬表示,收購價格每公斤新台幣30元,高於拍賣市場價格,鼓勵原民。
有機農民的種苗、有機肥料向輔導公司採購,種植蔬菜種類多樣化,有地瓜葉、馬鈴薯、紫蘇、南瓜等。
除蔬菜有機認證,那瑪夏鄉的2戶紅肉李、梅子也獲有機認證。趙文彬表示,有7戶水蜜桃農戶今年接受輔導有機種植,預計3年取得有機認證。
趙文彬表示,烏梅獲有機認證後,每台斤售價超過30元,高過一般梅子價格,因此原民果樹追求有機認證。
有機農業有保障,農民收益提高;趙文彬表示,原鄉有機農業會愈來愈興盛。
(中央社記者陳守國高雄20日電)高雄市那瑪夏區原住民經過1年多努力,已有17戶10.9公頃保留地取得有機農業認證,並與輔導認證的公司契作,生產的蔬菜由公司保價收購,增加收益,也讓原住民肯定自我。
前高雄縣政府原住民處去年委託顧問公司輔導那瑪夏推廣有機農業3年計畫,當地長老教會牧師趙文彬鼓勵下,有37戶原住民報名參加;縣市合併後由市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接續辦理。
趙文彬表示,有機農業是時代趨勢,且原鄉都在溪流上游,更需要有機農業,避免汙染河川;經過說明、宣導後,37戶農民接受有機農業課程教育及訓練,按表操課,但工作變多且繁瑣,只有22戶完成訓練。
他表示,原鄉農業本來就很少使用農藥,灌溉用水及土壤通過檢驗,今年9月有17戶10.9公頃農地通過有機農業認證,其餘5戶等備全資料後再申請認證。
顧問公司與有機農民契作,農民生產的生薑、根莖類及葉菜類蔬菜全部收購;趙文彬表示,收購價格每公斤新台幣30元,高於拍賣市場價格,鼓勵原民。
有機農民的種苗、有機肥料向輔導公司採購,種植蔬菜種類多樣化,有地瓜葉、馬鈴薯、紫蘇、南瓜等。
除蔬菜有機認證,那瑪夏鄉的2戶紅肉李、梅子也獲有機認證。趙文彬表示,有7戶水蜜桃農戶今年接受輔導有機種植,預計3年取得有機認證。
趙文彬表示,烏梅獲有機認證後,每台斤售價超過30元,高過一般梅子價格,因此原民果樹追求有機認證。
有機農業有保障,農民收益提高;趙文彬表示,原鄉有機農業會愈來愈興盛。


剛於11月初完成整治復建的太麻里溪,順利通過近日東部地區罕見的11月份豪雨考驗,太麻里溪流域地區均未發生災害損失,歸功於莫拉克颱風災後整合了中央與地方推動整體治理復建,展現出太麻里溪流域整體治理復建的成效。
中央重建會基礎建設處處長顏久榮表示,已全數完工兩岸長達11公里的堤防護岸,保護了沿岸太麻里鄉與金鋒鄉部落的安全、確保200多公頃農田完成回填復建的成果,並保護了即將在12月完工的嘉蘭村永久屋基地安全!
中央重建會副執行長陳振川指出,政府於莫拉克颱風災後,投入超過46億元積極推動太麻里溪復建工作,兩岸20件堤防護岸復建工程,共計11.74公里已全部完成,退縮後的堤防讓河寬平均增寬100公尺,還地於河面積超過55公頃,堤防與疏濬工程並協助回填流失農地超過215公頃,農田水路與取供水設施已大致完成,目前正積極協助農民,清運田中塊石與辦理交耕,農民也積極的準備進場復耕。
在這次連日豪雨中,堤防、農田、村落與永久屋均未發生災害,順利通過豪雨考驗,顯示整體治理復建成效,是中央、地方政府復建團隊與民眾一起努力的成果。

中時電子報 作者: 李宗祐╱台北報導 | 中時電子報 – 2011年11月21日 上午7:14
中國時報【李宗祐╱台北報導】
過去兩周接連兩波豪雨侵台,各地農業災情頻傳,農委會統計到昨日下午三時為止,全台農業損失超過四億五千萬元,嘉義縣災情最嚴重,農損逾一億一千萬元。農委會已核定嘉義縣青花椰菜、牛蒡、蘿蔔及馬鈴薯等四項作物列入現金救助,依蔬菜類現行標準每公頃救助二萬四千元。
農委會另核定高雄市紅豆及蘿蔔;屏東縣紅豆;台南市蔬菜類、芝麻、洋香瓜及西瓜;雲林縣馬鈴薯;嘉義縣白花椰菜、飼料玉米、青割玉米;以及台東縣二期水稻及杭菊等列入專案補助,補助金額為現金救助的一半。
針對台東釋迦農向馬英九總統反映,釋迦栽種成本高,卻依一般果樹農損補助,不符合公平原則,農委會主委陳武雄昨日接獲馬英九電話指示後,隨即責成農糧署研擬修正天然災害農損補標準,依不同作物栽種成本高低調整救助及補助金額,在在一周內提出新救助方案,此次豪雨受災農民即可適用。
陳武雄強調,新的救助方案將依各種水果栽種成本細項分類,比例原則訂定救補助金額,例如成本愈高的,救助金額就高一點,成本低的,補助就低一點。例如釋迦和高接梨栽種成本較高,補助也會提高;粗放栽種的龍眼,成本比較低,補助也會相對較低。
農委會根據各縣市統計,連續兩波豪雨,受損最嚴重的是紅豆,損失八千二百廿五萬元,紅豆產區屏東縣高達四十三%栽種面積受損。其次是二期稻作損失達七千零四十三萬元。國內主要花生產地,雲林也受損嚴重,陳武雄表示,雲林縣花生若符合現金救助標準,政府將提供每公頃一萬五千元救助金。
中國時報【李宗祐╱台北報導】
過去兩周接連兩波豪雨侵台,各地農業災情頻傳,農委會統計到昨日下午三時為止,全台農業損失超過四億五千萬元,嘉義縣災情最嚴重,農損逾一億一千萬元。農委會已核定嘉義縣青花椰菜、牛蒡、蘿蔔及馬鈴薯等四項作物列入現金救助,依蔬菜類現行標準每公頃救助二萬四千元。
農委會另核定高雄市紅豆及蘿蔔;屏東縣紅豆;台南市蔬菜類、芝麻、洋香瓜及西瓜;雲林縣馬鈴薯;嘉義縣白花椰菜、飼料玉米、青割玉米;以及台東縣二期水稻及杭菊等列入專案補助,補助金額為現金救助的一半。
針對台東釋迦農向馬英九總統反映,釋迦栽種成本高,卻依一般果樹農損補助,不符合公平原則,農委會主委陳武雄昨日接獲馬英九電話指示後,隨即責成農糧署研擬修正天然災害農損補標準,依不同作物栽種成本高低調整救助及補助金額,在在一周內提出新救助方案,此次豪雨受災農民即可適用。
陳武雄強調,新的救助方案將依各種水果栽種成本細項分類,比例原則訂定救補助金額,例如成本愈高的,救助金額就高一點,成本低的,補助就低一點。例如釋迦和高接梨栽種成本較高,補助也會提高;粗放栽種的龍眼,成本比較低,補助也會相對較低。
農委會根據各縣市統計,連續兩波豪雨,受損最嚴重的是紅豆,損失八千二百廿五萬元,紅豆產區屏東縣高達四十三%栽種面積受損。其次是二期稻作損失達七千零四十三萬元。國內主要花生產地,雲林也受損嚴重,陳武雄表示,雲林縣花生若符合現金救助標準,政府將提供每公頃一萬五千元救助金。

中廣新聞網 – 2011年11月12日 下午2:29
有機農產品天然安全的訴求,深深擄獲許多民眾的心,市場需求量日漸成長,使得國內有機農業專區面積不斷擴增,從八十五年的兩千多公頃增到現在的四千六百多公頃,且目前有機農產品的品質抽驗合格比率更達99.4%。農委會原本的目標是明年達到五千公頃的面積,看來有機會提早在今年底達陣!(張佳琪報導)
有機農產品愈來愈夯,很多民眾寧願多付點錢,購買沒有污染安全天然的有機農產品,使得有機農業蓬勃發展。民國八十五年到九十六年期間,國內有機農地面積不過兩千公頃,九十六年「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」公佈施行以後,有了法令的依據以及罰責,有機農業發展得更迅速,耕地面積倍增到目前已有四千六百公頃。
農委會農糧署署長李蒼郎表示,短短幾年內有機農地面積成長一倍,今年的目標四千公頃已經達成,明年的目標五千公頃有機會提早達到。李蒼郎說:「現在是4595公頃,我們到明年度目標希望是五千公頃,但我們期待今年底衝到五千公頃,提早達到目標」。
為了確保有機農產品品質,農委會固定會進行抽驗,今年一到九月抽驗一千四百多件,品質合格率達到99.4%;同時抽檢有機農產品的標示,合格率也有98%。
有機農產品天然安全的訴求,深深擄獲許多民眾的心,市場需求量日漸成長,使得國內有機農業專區面積不斷擴增,從八十五年的兩千多公頃增到現在的四千六百多公頃,且目前有機農產品的品質抽驗合格比率更達99.4%。農委會原本的目標是明年達到五千公頃的面積,看來有機會提早在今年底達陣!(張佳琪報導)
有機農產品愈來愈夯,很多民眾寧願多付點錢,購買沒有污染安全天然的有機農產品,使得有機農業蓬勃發展。民國八十五年到九十六年期間,國內有機農地面積不過兩千公頃,九十六年「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」公佈施行以後,有了法令的依據以及罰責,有機農業發展得更迅速,耕地面積倍增到目前已有四千六百公頃。
農委會農糧署署長李蒼郎表示,短短幾年內有機農地面積成長一倍,今年的目標四千公頃已經達成,明年的目標五千公頃有機會提早達到。李蒼郎說:「現在是4595公頃,我們到明年度目標希望是五千公頃,但我們期待今年底衝到五千公頃,提早達到目標」。
為了確保有機農產品品質,農委會固定會進行抽驗,今年一到九月抽驗一千四百多件,品質合格率達到99.4%;同時抽檢有機農產品的標示,合格率也有98%。